2024年以来,宁海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照各项指标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狠抓业务建设,立足实际、聚力实干、锚定实效,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助推我县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县列入国家加强困境儿童关爱试点以及省“儿童福利+慈善”试点。移民安置工作在全省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婚姻登记工作在全市婚姻管理服务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召开省级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暨“乡村著名行动”。流浪救助寒冬送温暖工作入选《浙江民政信息》,清廉商会工作入选《浙江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专报》,未成年保护、流浪人员救助管理等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聚焦兜底保障,推进社会救助精准高效
一是“弱有众扶”精准有效。高质量超额完成“七优享”重点任务及各项民生实事,目前宁海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达15060元,完成省定考核要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3200元以上。集成资源统筹、队伍培育、场景体验等功能,实体化运营县级助联体,链接多元帮扶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慈善救助、政策咨询等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助联体1家,乡镇街道级助联体18家,村级助联体36家,联动36个部门,聚拢并发动22家社会组织实施基层项目服务,上架服务项目执行数占可执行数的比例达到85.8%,累计服务困难群众占在册对象的比例达89.49%,服务项目资金投入达到270.41万元。联合慈善总会开展善居工程,今年共完成49户社会救助对象的家居改造。二是“宁好明天”关爱有力。制定实施《宁海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将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全面摸排、关心关爱流动儿童,研究制定流动儿童基本服务清单。推进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一人一档”和电子档案建设。开展儿童主任规范化培训,年度参训率达100%。结合元旦、中秋等时间节点,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活动,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25场,征集微心愿248个,协助检察院提起剥夺监护权申请诉讼1起。三是“精康融合”推进有序。持续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行“两同时”告知办法。持续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成立精神障碍社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确定桃源街道、跃龙街道作为精康工作先行推进镇街。联合卫健部门对桃源街道在册精障患者进行适宜性评定,经评定共有44名在册对象适宜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二)聚焦需求导向,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养老机构全面提升。抓好重大养老设施项目建设,今年新(改、扩)建2家公办养老机构,其中建成1家。清理规范登记设立养老机构,今年完成10家公办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工作。大力创建星级养老机构,助力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今年完成县综合福利院三星等级评定工作,镇街级80%养老机构已达二星级以上标准。深化医康养融合服务,今年建成康养联合体4个,康养联合体镇乡覆盖率已达88.9%,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73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9%。二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强居家养老设施功能,根据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及周边老年群体需求,大力发展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改造提升工作,今年已改造提升站点5个。开展生活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在新增114户的基础上,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受益人群范围拓宽至60周岁以上社会老人。深化老年助餐服务,今年新增村(社)助餐服务点36个,建成标准化老年食堂6个、共享餐厅3个,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1-10月助餐配送餐服务达136.61万人次。持续培育“慈善+”助餐项目,与农商行签订以“四季有爱 岁岁相伴”为主题的幸福陪餐·慈孝助老关爱行动三年战略协议,已开展陪餐活动5次。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三是助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2024年“敬老月”活动,累计开展活动40场次。组织涉老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等活动。协同县委老干部局推进基层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做好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塔山社区“乐养塔山 耆乐融融”获评2024年宁波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十佳案例”。
(三)聚焦合力凝聚,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针对社会组织业务开展及内部治理,完成综合、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养老等4大类31项政策法规汇编制作,强化政策支撑。打造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链接进驻单位资源,制定服务计划每周一次开展便民服务。选树县互联网发展联合会的“红领甬社·宁网红”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在全市20个党建品牌评比中获评第5名成绩,今年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百佳案例”“百佳负责人”“百佳单位”各11个,全市社会组织“金牌秘书长”6个;省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1个。二是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制定《乡村道路命名更名实施意见》《乡村门牌号和地名证明申报流程》,梳理地名命名有关要求,完成力洋镇、茶院乡试点乡镇的乡村著名行动工作部署,今年累计命名乡村道路42条,完成规划道路征名160条,安装完成乡村数字门牌412块、乡村道路数字路牌126个、乡村数字村牌50个。打造缑城地名文化园、宁海县地名文化馆等宣传阵地4个,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完成《宁海县地名志》编纂。培育宁海乡土文化俱乐部,创办“水东讲村名”栏目,今年已发布内容79期,全网播放量超300万次。完成与天台、三门两县和相关乡镇间的平安共建协议书的签订,深入挖掘宁海与台州的地理联系、区划变更、人文风俗等地名文化渊源,全省首创边界文化界桩,助力平安边界建设。三是慈善赋能助力共同富裕。做好慈善组织培育,挖掘5家公益类社会组织推进慈善组织申报工作,推动2家新登记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做好相关认定手续办理。依托公共场所,打造多元化慈善空间,“宁好暖”民生服务慈善空间、益启爱暖心驿站慈善空间获评宁波市慈善空间称号。链接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类等部门慈善资源,打造慈善品牌项目,聚焦重点人群,靶向施策。在宁波市首届慈善事业助力共富先行项目大赛中,我局推荐的“蓝鲸叔叔信箱”——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项目获评铜奖,“兴华善居”困境家庭居室改造帮扶项目获评优秀奖。加强慈善宣传,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宣传推广,联合住建局物业管理部门在全县各住宅小区滚动播放为期一个月的慈善法宣传视频。举办慈善宣传晚会,表彰一批先进慈善工作站和慈善爱心企业、先进个人和集体,树立慈善典型。
(四)聚焦品质提升,优化社会事务服务质量
一是殡葬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目前建成镇级公墓11个,在建1个,宁海公墓二期已初步明确红线并同步开展方案设计,明年初启动征地工作。召开全县深化殡葬改革推进会,加强公益性公墓管理、“活人墓”整治;贯彻以服务代替监管理念,建立健全出殡全程服务和监管工作机制,出殡服务监管实现闭环管理。各乡镇(街道)均建立健全出殡全程服务和监管流程,出丧前及时向丧户送达《移风易俗告知书》,火化后落实骨灰跟踪。今年1月以来骨灰跟踪率实现100% 。强化宣传引导,印制《加强殡葬管理的通告》3000份分发各村(社)张贴,制作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动画。二是婚姻登记推进有力。积极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率达到95.9%%,位列全市第二。结合三八节、520开展新婚辅导、集体颁证活动,强化移风易俗,今年新增社区、乡镇、学校等各类婚姻家庭辅导室5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比率达到146.2%,居全市第二。配合做好5A级婚姻登记场地建设,已完成外观建设。9月底,打造完成天明湖户外颁证基地。三是流浪救助管理提升。按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建设标准,改造提升救助管理站。筛选一些人流量比较集中和设施条件较好的福彩销售点,设立长期临时救助爱心服务点,构筑主动救助服务网络。率先实施消防“安全评估”新模式,对救助管理机构现场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建立街面“一小时救助服务圈”,以“110”联动平台为依托,首创打造“民政+公安”平安护航模式,针对个别救助对象反复流浪难题,创新建立本地流浪乞讨人员易走失“三色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