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65404/2025-6783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6-13
发布日期
2025-06-26
发布单位
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外办)
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2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5-06-26 09:49:51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外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吕娅娜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宁海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02号)已收悉。我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潘宇欢副县长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办理工作小组,协商确定了办理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并多次与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宁海县政府同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进行了全面研究,逐项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聚焦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建议的落实情况

自2023年宁海县获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程组织开展调研,并提出围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送万家福”的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宁海模式、宁海经验,于2025年初获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国家级试点。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领导小组,初步制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市委宣传部在《关于开展人文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甬宣〔2025〕5号)文件中,提出要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为依托,建立市人文乡村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专项研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下一步,宁海县人民政府将统筹县文旅、农业、财政等部门职能,制定《宁海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宁海县作为国家级试点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建立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作格局,纵深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市委宣传部将人文乡村建设纳入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建立以市委宣传部为牵引,农业农村、文广旅游、体育、文联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对全市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强化统筹指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同。

二、针对“重视文体旅融合,擦亮金名片”建议的落实情况

近年来,宁海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深挖方孝孺读书文化、徐霞客开游文化、十里红妆喜乐文化,切实推动以文惠民、以旅兴业、赋能乡村。围绕“读万卷书”,赋能乡村振兴。做深校地合作,与171所高校合作,打造艺术特色村庄43个;做优艺术交流,建成一批乡村文化综合体项目,推动文化艺术转化为文化产业;做强书香宁海,打造一批乡村研学游线,每年吸引研学师生3万余人。围绕“行万里路”,赋能乡村振兴。以霞客游带旺乡村游,2025年宁海县成功申办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聚焦惠民演出、文博展览、对外交流等重点领域五个板块22项子活动,掀起现象级传播热潮,各类媒体推出报道3600多篇,全网总阅读量6.61亿人次。以赛事游解锁文旅经,精心策划“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依托百里霞客古道和千里国家登山步道,培育宁海马拉松、UTMB宁海越野挑战赛等,将体育赛事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为沿线村庄带来流量密码。围绕“送万家福”,赋能乡村振兴。依托南宋红妆乐园、乡根一叶等重点文旅项目,打造“红妆十二时辰”“千年婚仪”等文化消费场景。整合村味、村居、村艺、村娱、村礼、村节六业态,打造系列主题“文化大院”,以产业导入带动乡村全域联动发展。市文广旅游局通过文旅场景打造、IP元素导入、节庆活动互动、网红达人采风等一系列市县联动方式,排摸全市新业态场景262个,推出首批14个核心大景区及新业态场景文旅“爆款”培育名单;举办涵盖美食、国风、文创、非遗、复古等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市集活动360余场,打造具有文旅标志性地域IP。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实施品牌创优行动,全力做好“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后半篇文章,持续打响“跟着霞客游宁波”等特色品牌;构建共同富裕新格局,高标准打造宁波“乡旅共富路”品牌;推进人文乡村十大行动,继续打造提升艺术振兴乡村品牌,推动更多文化产业向乡村布局拓展。

三、针对“聚焦要素保障,强化系统集成”建议的落实情况

市财政局一直以来都将文化作为重点保障领域,2022年至2024年间全市文化投入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等部门每年开展“大文旅”政策整合提升专项工作,全面梳理市区两级文旅产业政策,做好统筹优化,不断提升资金效益。市文广旅游局深化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市文广旅游局一直以来都在推动宁波文旅“白名单”体系建设,将“文旅白名单”企业扩充至1000家以上,迭代推出“民宿贷”产品并正式投用,年累计产生“民宿贷”21次,共发放贷款61笔1600余万元。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引育用留,树立新农人典型。已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3.4万人,培育农创客8787人,新增乡村产业振兴“头雁”267人(学员80、90后占79%,大专以上学历占78%),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320余人。组织开展乡村CEO路演、茶艺师技能大赛等全市甬上“新农人”系列活动23项,推介“新农人”典型案例48个。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充分发挥和调动区(县、市)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市合力,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政策,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宁海县将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开辟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深化与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主体合作,锻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产业的干部队伍,引育一批既懂文旅市场又有家乡情怀的文体旅产业企业家和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一批会分析、懂专业、能实操的高素养从业人员。

四、针对“聚焦招商引资,转化山水资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充分挖掘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全市共有19个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全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名录。其中,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于2020年被评为中国第五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利用乡村房前屋后“金角银边”场地,改建成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近千个,开展“村运”“村BA”“村跑”等“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近百场。宁海县依托宁海优越的山水自然资源,描绘全域特色板块。立足“城市中心、温泉度假、古镇文化、滨海休闲、乡村旅游”五大特色板块,塑造各美其美、错位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建成14条宁波市“精品线路”。勾画重点规划板块。编制《大茶山中央公园文旅专项规划》,推动东部乡镇文旅体一体化发展。以宁波市建设滨海大都市为契机,统筹全县滨海旅游资源,完成宁海滨海旅游专项规划,为宁海湾、三门湾区域海洋旅游开发提供指引。锚定重点创建板块。完成温泉度假区空间范围调整和业态优化,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名单;持续推动前童古镇东进、南拓,壮大古镇发展空间,推进创5A进程;推进资源开发和景点提升,助力桑洲南山花语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将持续根据Z世代旅游消费需求,通过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互促互进,加快建设文旅融合新项目,串联重点镇、村、文旅企业,谋划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共富带。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海县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