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位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普及消防安全培训工程的建议》(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1号建议)已收悉,此建议由宁海县消防救援大队主办,县人力社保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总工会、宁海传媒集团等单位协办,办理期间明确分工、细化措施,提升实效。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培训内容单一、课程管理欠缺”等问题的落实情况
针对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大队坚持每周收集培训反馈信息,动态优化培训内容,精准满足企业差异化消防安全需求。着力推动理论课程多元化,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紧急疏散、初期火灾扑救及案例警示分析等模块,并依据不同场所(如办公室、厂房等)特点讲授差异化逃生策略,引导学员掌握方法、路线及应急处置措施,有效提升内容实用性与覆盖面。同时,积极拓展线上培训渠道,构建基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培训平台,建立课程动态更新机制,便利学员理论学习,优化培训流程。此外,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增设红十字会心肺复苏及AED教学使用课程,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管理欠缺的问题,大队严格把控课程内容质量,落实管理制度,切实贯彻“真学、实培、严考、实效”要求。科学设置培训时间,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参照机动车驾驶证考核模式,实施分类、分层、分级培训与考核:依据受众特性划分为三类群体,设计层级化考核内容,考核合格后分别颁发A类(国家级)、B类(专业级)、C类(普及级)证书。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调整优化教学课程,强化实操实训效能,确保基层消防素质有效提升,杜绝形式化培训,务求安全意识实质性增强。
二、针对“培训方式过于传统”问题的落实情况
大队构建“线上理论测试+线下实操培训”一体化模式,以线下教学为基础,线上测试为补充,夯实消防知识根基。线下环节摒弃单一理论灌输,强化沉浸式模拟火灾逃生等实操演练,提升学员积极性与参与度,采用“手把手”“面对面”教学方式,即时纠正操作偏差。线上环节创新培训形式,联合宁海传媒集团于“看宁海”客户端搭建线上学习与考试平台,实现理论知识便捷学习与精准考评。
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大队持续优化培训方式与考核机制,激发参训热情。例如,对B类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培考分离”模式,提升考核公正性与权威性,促进长效学习与能力固化;对C类人群推行“即培即考”方式,提供上门集中培训服务,即时检验培训效果,提高知识技能留存率。
三、针对“培训师资不足”问题的落实情况
为保障培训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大队遴选消防业务骨干组建培训师资库,组织岗前集中培训,充分做好教学准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充师资力量,同时严格讲师选拔标准,对第三方讲师实施轮训,并定期开展授课质量考核,激励其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确保消防安全知识课程质量与水平。
四、针对“加强社会宣传、政府系统要合力推进”建议的落实情况
大队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贯穿培训全过程,开辟“线上+线下”双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普及工程目的与优势,面向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及企业负责人强调全民消防安全培训重要性,鼓励企业员工及居民主动参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强化正向激励,例如对持证率高的企业降低监督检查频次、实施首违不罚政策,推动“无感监管”,切实提升培训参与率。
大队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合推进普及工程。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保障人员调配与参训组织,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培训管理制度、计划制定与落实;人社部门核实参训企业底数及人员参保信息;总工会提供一定培训补助并组织竞赛活动;宁海传媒集团保障线上平台系统运维与课程更新;卫健部门组织医护人员参训。多方协作共同保障工程培训质量、效果、参培率及合格率,构建全社会消防联动协作机制。
大队将持续务实推进,力求创新突破。重点从完善长效机制着手,强化宣传推广以扩大覆盖面,着力提升课程实用性,形成工作闭环。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涵盖定期复训等内容的长效管理与服务机制,确保持证人员知识技能持续更新。协同各部门加强宣传动员,拓展培训范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高普及覆盖面。同时,更加聚焦课程实用性与高效性,结合实际拓展知识体系,确保受众切实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能力,推动消防宣传培训由“被动要求”向“主动能力”转变。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消防事业的发展。
宁海县消防救援大队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