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5471/2025-6828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6-16
发布日期
2025-07-03
发布单位
县教育局
宁海县教育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5-07-03 16:02:40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徐建利等11位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三方联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的提案》(第103号)已收悉,此提案由县教育局主办,县委网信办、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妇联协办。办理期间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协办单位,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积极落实提案相关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优化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对策的落实情况

(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2021年,我县创成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整合教育、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资源,成立县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主要负责统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2024年10月,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成立,秉承“宁心聚爱,扬帆起航 ”服务理念,在思想指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为全县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中心与县卫健局合作,共享医教资源,共建心灵之家;与市康宁医院合作,在县中医院设立“阳明心坊”心理辅导中心;与县妇联合作成立“向日葵咨询中心”家庭成长驿站。

(二)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县委网信办联合公安网警,提高对公开网络平台的巡查频率,落实专人专岗,重点监测涉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平台进行整改,并联合公安部门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最大限度降低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内容的风险。同时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网络安全开学第一课”“法治第二课堂”等品牌项目,并深入推进“网络普法进乡村”行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

(三)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2024年5月21日,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成立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同时,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全流程网格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我县按照1:15建立“心网格”体系,“心导师”总数5625名,覆盖学生84202名。“心导师”主要开展谈心谈话、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危机排查、心理危机学生干预与转接、休学学生关爱帮扶等工作,相关工作知晓率达100%。教育系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65571890、65581890,为有心理危机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干预和支持。

二、针对“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策的落实情况

(一)强化家庭教育帮扶。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依托思想引领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家庭教育导师及生涯规划导师,定期发布家庭教育学习课程,开通咨询热线,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帮助。今年以来,已有28组家庭在成长中心导师的帮助下化解了亲子危机。

(二)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构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组建县家庭教育名(讲)师团,1-4月组织家委会驻校、校园开放日等家校合作活动300余场。寒假及学期初常态化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走访家庭10万余户,特殊学生由校领导带队前往,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三)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县妇联定期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普及科学育儿理念,提升家长心理健康素养,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在县职教中心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每学期定主题对辖区内家长及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知识义务宣讲,全县每学期培训家长达6000人次以上。

三、针对“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的落实情况

(一)加强心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观摩。上半年组织近600位老师参加心理健康B证培训,预计下半年300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县教育局充实师资队伍,增加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提升心理辅导服务水平。上半年组织20名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医教结合跟岗实习”项目,提升教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干预能力,畅通学校与医疗机构的转诊协作渠道。目前,全县A证持证11人,B证持证1121,C证持证6598人。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列入课表,保证课程课堂教育主阵地落实到位,规范心理课时安排,大多数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保证开课课时,每班两周一课时,同时在选修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开拓领地,重视学科渗透,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时间,形成新颖而有创意,又符合生情“心”情的心理微课堂。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利用一报(心理报)、一箱(心理信箱)、一线(心理热线)、一团(心理社团)、一栏(心理宣传栏)、一周(心理健康活动周)、一剧(校园心理剧)等载体,向师生宣传心理知识。

四、针对“减轻学生负担”对策的落实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方式。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依托学籍系统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鼓励城东小学、城西小学等探索数智化个性评价体系,依据“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开展好“五好学生”评选活动。进一步扭转“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在《2024学年宁海县中小学校发展性考核》细则中,已将学业成绩方面的考核分从40分缩减至22分,增加思想品德培养、体育艺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考核。2025年2月,县教育局印发《关于严格规范各学段作息时间管理的通知》,根据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设定合理的作业时间限制,优化教学时间表,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

(二)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2025年1月,县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优化中小学校课间活动安排保障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的指导意见》,要求各校重视课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试点,保障每天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进一步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2月11日,县教育局印发《关于确定课间活动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和试点任务的通知》,经自主申报和实地调研,综合考虑后确定银河小学、城西小学等7所学校为课间活动安排改革综合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形成典型经验进行共享。2025年秋季学期,拟扩大改革试点力度,在小学全面推进课间15分钟改革,有条件的初中加大探索力度。在县级层面,积极为学生体育运动创设平台,县级中小学生运动赛事从6项增加到10项,新增羽毛球、游泳、排球、跆拳道等比赛,形成以赛促练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各校在秋季学期开学后进行心理健康量表普测,并根据六类学生(各类精神疾病、严重心理问题、明显性格偏差、严重网络成瘾、严重亲子关系不良、未按时报到返校学生)进行精准排摸,建立干预方案,三类危机学生及时上报省心理危机干预平台。春季开学后与卫健部门对撞数据做对齐并重新排查处理。全县86所中小学均于2019年全面完成省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其中9个为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个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全县所有中小学规范使用心辅室,全面运行心辅室功能。2025年,通过民生实事工程,将对县内40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进行提升改造,如增设宣泄室、放松室等,进一步扩展功能,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服务。各校积极开展生命健康教育,通过主题班课、心理辅导课、思政课、防溺水教育等平台和时间节点,将“珍爱生命”“生命可贵”的思想根植学生心中。

感谢你们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宁海县教育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