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5471/2025-683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6-16
发布日期
2025-07-03
发布单位
县教育局
宁海县教育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3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5-07-03 16:50:23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胡晶晶、叶国柱、王红荣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提案》(第139号)已收悉,此提案由县教育局主办。办理期间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提案核心诉求,积极落实提案相关内容。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以生为本,重视亲身体验”建议对策的落实情况

(一)优化新时代德育课程体系。规范德育课程开设。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增加法治教育课时,在相应年级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各类课程与法治思品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挖掘学科在提升思想觉悟、促进道德形成和完善人格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育人作用。发挥地方课程资源优势。用好省优秀乡贤《走近方教孺》教育材料和《人·自然·社会》《我爱宁波》《我是宁海人》等省市县地方课程教材,结合宁海自然地理特点、乡风民俗、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学校德育课程。

(二)巩固课堂教学育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齐开足思政课。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强化教师课程德育的自觉意识,提升教师育德的专业能力。将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拓展主题活动育人新途径。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等部门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依托节庆日、纪念日、主题日、传统文化节日等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挖掘社会实践育人大资源。充分挖掘我县特色资源,利用我县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历史名人公园、故居等各类校外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针对“链接家校,共筑良好环境”建议对策的落实情况

积极推动各乡镇街道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会同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创新家庭教育共建模式。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和方式方法,健全完善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通过社区、村委会-学校-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多维共建,实现家庭教育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逐步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扭转对子女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形成“家校合力”。

(二)常态化推进协同育人。县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县法院、县公安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相关部门,通过“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等活动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性宣讲或讲座,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

(三)多部门合作精准施策。对于普通学生,开展合理、科学、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针对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的学生,县教育局会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引导、规范;对于部分不良行为学生,联合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参与,防微杜渐;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由当地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介入,通过本人训诫谈话、家长针对性谈话等形式,及时纠错纠偏,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三、针对“教师垂范,强化师德建设”建议对策的落实情况

县教育局将强化统筹实施,加快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学,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通过名师引领、师徒结对、团队合作等途径打造专业思政课教师团队,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发挥育人核心力量。

(一)明确德育领导责任。书记(校长)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把书记(校长)领导德育工作的举措和成效列入学校发展性考核重要指标,并实施一票否决。切实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促使学校领导班子真正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加强思政教师配备。县教育局对接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优化、完善编制管理,加强义教段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等学科教师招聘力度,严格按照要求配齐中学思政课教师,2024-2025两年,在全县教师招聘总数大量缩减的情况下,大幅增加招聘初中思政教师43名。各校积极安排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相关课程教师兼任学校思政课教师和法治课教师。实行中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聘请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宣传部门遴选“五老”骨干、优秀思政课教师、道德模范或最美人物等组建“思政巡回讲师团”,建立常态化县域内巡回讲授思政课制度。

(三)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健全完善班主任选用及发展机制,严选优选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待遇,凸显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有责任、敢担当、高素养、重育人的班主任队伍。完善班主任成长发展体系,不断丰富班主任培训课程,逐步推进县校两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机制。开展县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评选,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满30年教师待遇。

(四)完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专兼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形成工作团队和业务梯队,全县中小学至少每校均有1名教师可胜任法治教育任务。进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长聘任及履职优化工作方案,切实提升县域未成年人法治素养和犯罪预防效能。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依托各类培训、研训活动,充分利用高校、社会资源,不断提高法治教学水平。

感谢你们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宁海县教育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