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银燕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农村增设凉亭及聊天长廊的建议》(第122号)已收悉,此建议由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办理期间我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并制定相关方案举措。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以涉农资金平台为支撑,围绕“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治理和谐、生活和顺”,整合各部门资源,聚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一、针对“提高规划水平,科学布局”“提升覆盖率,丰富功能”对策建议的落实情况
科学规划布局,绘就乡村新貌。在遵循村庄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村庄发展定位与村民需求,结合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和设施现状,系统规划景观节点,因地制宜建设凉亭、长廊等休闲设施,精准布局健身器材与儿童游乐设备,确保其分布合理、使用方便,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近两年我部门已在大佳何镇团联村、梅林街道五松村等村庄建设聊天长廊,在前童镇柘湖杨村、桥头胡街道双林村等村庄增设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塑造全域美丽村庄形象,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针对“加大资金投入,多元筹资”对策建议的落实情况
多元整合资金,注入发展动能。我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方向、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改革整合优势,构建以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清单”为核心的共商共创共建工作机制,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动员各部门力量,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由“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型升级。2025年县级财政已统筹安排和美乡村建设资金0.8亿元,计划高品质打造一批未来乡村、艺术赋能村、品质提升村、本质巩固村和农村公益事业等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针对“加强后期管理,确保长效运行”对策建议的落实情况
强化长效管理,保障设施运行。健全公共休闲设施管理机制,落实“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压实乡镇街道与村委会管护责任。不断完善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定期巡查、报修流程、维护标准等,确保设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同时,创新村民参与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约束、积分奖励激励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觉爱护设施、主动参与监督,确保公共设施长效服务乡村生活。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工作合力,巩固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风貌品质,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感谢您对宁海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