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预算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全县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重点
(一)千方百计稳运行,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推进零基预算,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坚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成长”的传统做法,坚持“花钱必问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预算安排、改进管理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绩效结果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强部门单位存量资产、资源与财政拨款统筹使用力度,推动存量增量协同发力、资产资源充分利用的大统筹机制,将盘活的沉淀、闲置资金用于亟须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及时收回确实无法支出的项目资金,缓解收支缺口压力。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挖潜增收。主动协同税务部门研究分析财税运行情况,关注消费税下移、地方附加税等税制改革事项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聚焦重点税种、重点企业、重点事项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合理抓好税收收入组织。深挖非税潜力,协同自规等部门提前研究全县土地、矿产等出让计划,认真排摸财源变化趋势。1-6月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级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4%;非税收入6.8亿,增长5.0%。税占比83.2%。
三是聚焦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统筹。认真落实坚持厉行节约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进一步严格公用经费管理,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更加注重惠民生、促销费、增后劲,切实打好民生账簿的“铁算盘”。1-6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1亿元,同比下降11.0%,其中民生支出45.3亿元,占比79.4%。
(二)落实体制调整完善工作,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1、一是做好财政体制调整完善相关工作。继续推进2024年宁波市与宁海年终结算对账工作,完成县与乡镇街道财政年终结算对账工作。理顺上下级政府间财事关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改革,并完成2025年相关资金分配测算和下达工作。通过“财力下沉”、“支出上移”、“管理提效”等措施,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财力均衡,缩小区域间财政差异,解决经济薄弱乡镇财政困难。
二是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提升财政基础管理能力。为做好乡镇财政资金使用问题专项整治、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专项整治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不能按时发放专项整治工作,二季度对全县18个乡镇街道开展复查抽查,并首次实现通过线上视频会议,集中反馈发现的问题,提供整改建议,更高效促进问题整改,夯实财政基础。
(三)提高财会监督效能,防范化解运行风险
一是严格执行“三保”动态监控机制,强化“三保”预算刚性约束,完善预算动态平衡管控,牢筑基层“三保”保障基础防线,以全面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韧性,夯实财政安全运行基础。坚守底线思维,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政策,强化日常监管,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处理和化解债务风险。严格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加强社保基金风险评估,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防范化解乡镇财政管理风险。
二是纵深推进财会监督协调协同机制。积极配合审计和监管工作,做好审计组进点准备工作,包括梳理开通系统权限、提供有关资料、答复审计疑点、沟通对接预算单位、业务科室等。推进存量三个审计报告(《宁海县人民政府2022年度财政决算审计》、《关于宁海县财政局具体组织的2022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的审计报告》、《关于宁海县财政局具体组织的2023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的审计报告》)的整改销号工作。向市财政局报送市审计取证签发内容。对各级审计监督及巡察中发现在财政资金预算安排、项目审核管理、补助资金拨付、资金进度缓慢等财政薄弱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整改。
(四)夯实工作基础,精细化开展预算日常工作。
一是完成财政运行分析工作,包括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半年度分析,分析研判财税收入和经济形势走向,支出方面,对接好三个业务科室,严格控制支出,每月15号、25号向市局上报支出预测。
二是做好智慧财政系统中的日常指标管理工作,及时做好上级转移支付的接收和分配工作,继续做好项目分配审核下达、预算追加审核下达、项目资金指标的下达工作。继续做好基本支出模块管理工作,及时审核人员增资、人员信息变更等工作。
三是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项目、民生实施工程等审核及资金保障工作。根据发改立项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实时核对项目的立项主体、资金来源、财务数等情况,并及时与发改、大数据沟通协调,确保达成预期目标。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全方位加强税源建设,健全财政收入协同共治机制。一是继续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强化财政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主动承接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同时在国土空间全域整治、清溪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中争取更大支持;二是继续盯住土地出让收入,与资规开发利用科、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土储等相关科室协商沟通,根据出让挂牌、公示、合同签订等时间流程节点精准盯住土地出让入库时间,防止出现土地出让金收支倒挂;三是进一步统筹财政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将民生放在地方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
(二)推动预算管理精准化改革
建立重大项目内部联审制度,以预算、债务、资产为主,相关业务科室条线配合,从资金统筹、债务风险、资产盘活、支出规范等角度出发,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优化一般性项目的支出标准体系,强化支出标准刚性执行,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公开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健全政府过紧日子长效机制,进一步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细化制定厉行节约支出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调研,梳理规范项目支出边界,形成项目支出标准,固化支出测算标准,出台相关制度初稿。
(三)开展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根据市局预算编制会议精神,召开全县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会议,部署明年预算编制工作。一是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与时俱进,摈弃旧思维,结合去年预算编制中遗留的问题清单,严格按照市财政局的部署要求,做好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二是在项目储备入库阶段,加强项目审核,特别对“三保”项目,标注“三保”标识,做到“源头标注、界线清晰、前后衔接”;三是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继续严控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预算,“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只减不增。提倡以线上方式举办会议、培训活动。一般性履职工作研究不得作为课题项目立项,除国家级创建、有上级转移支付配套的创建外,其他创建类经费原则上不予安排。
(四)完成预算“三大报告”编写
一是7月前完成2024年财政决算报告,根据国库部门决算报表,分析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以及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二是7月前完成2025年半年度执行报告,列出各个收支科目的执行情况,分析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主要特点及主要工作、下半年财政主要工作。三是做好2025年调整预算工作,9月前完成2025年宁海县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主要包括预算调整具体方案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