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乡土文化器物系列之:稻桶
发布日期:2020-08-20 15:56:17 信息来源:中国宁海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
分享到:

080231.1.jpg

  早半个世纪,在田野铺满金黄的秋收时节,总能看到有农人围着一个木桶在甩打稻谷,这木桶就是稻桶。
  稻桶不是容器,而是一种用来脱粒的农具。稻桶,四方形,齐腰高,底小口大,四角安有拉手,底部装有两根粗壮的平行木档,为的是方便在稻田拖行。稻桶,远远看去像一张张开的大方口,在没有出现机械化的脱粒机前,它是农人给稻谷脱粒的主要农具,割来的稻谷,就一把一把在稻桶上甩,劳动强度之大不言而喻。为了在脱粒时防止稻谷四处乱溅,在稻桶的三面还围有用竹篾编成的稻桶罩作围屏,在宁海称之为“遮阳”(读音)。稻桶里面放有稻床,所谓稻床就是一个嵌有多条弓形竹片、呈梯形的架子,专为方便脱粒而设置。稻桶体积大,分量也较重,要搬到田地,特别是在半山腰开发出的梯田里不容易。但是农人利用他们的智慧,把稻桶倒过来,往桶内斜撑一条扁担,这样稻桶就稳稳当当地担在肩上了。人被罩在稻桶里,远远看去像一个桶自己在山坡上行走。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机械化的脱粒机已经面世,除了脚踏的,许多地方还在脱粒机上装了柴油发动机,省了不少力气。而今,奔驰在稻田上的已是收割机,让那些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来了一次大解放。现在,在宁海的乡间,稻桶已被放入仓库,或者真正成了盛放粮食的容器了。(潘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