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祭孔舞
发布日期:2020-08-20 16:02:49 信息来源:宁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儒、佛、道等宗教祭孔舞在宁波流行较广。据《鄞县通志》记载清代乐舞有初献舞宣平之舞一成,亚献舞秩平之舞二成,终献舞叙平之舞三成,乐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绪三十二年复改八佾则乃六十四人。”另据《敬上录》第十册记载:“天子亲祀则备宫悬舞八佾,太学比古诸侯当轩悬而舞六佾,群库比古卿大夫判悬而舞四佾,邑库大夫比古特悬二佾。”(载自《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宁波分卷》)在宁波众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宁海的祭孔舞蹈最具特色。据《浙江民间舞蹈集成·宁波卷》载,宁海城关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内容为祭孔尊孔而外,还组织礼仪表演,场面非常热闹。其演出活动可达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众人边乐边舞;其道具有山鸡羽、笙、横笛、龙头拐杖、两盏九联灯等;其表演者的服饰根据历史上各朝穿戴,颇具特色,其伴奏曲调为丝弦鼓乐。当“祭孔”开始,表演者手执山鸡毛或龙头拐杖,随乐挥舞,其顺序是先舞九联灯开场,再龙头拐杖表演,后舞山鸡毛集体祭礼。相传,此舞自宋代起便在宁海城乡演出,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举行一次。

宁海的祭祀舞蹈《祈雨求水》也颇具特色。据说,此舞早在宋朝以前就有,相传在每年举行的行会活动中,宁海农民手执幡旗肩扛神角,伴随鼓乐歌舞,并沿路吹打。祈雨取水时,还有幔亭台阁,宝塔蓬船,以及蜿蜒长龙、跳跃狮象表演。《祈雨求水》的表演少则向十人,多则几百人,表演形式为行进间的集体舞蹈,一般表演着夏布白长衫,赤头,脚穿蒲鞋。其表演道具有:幡旗、水旗竹杆、鹅毛扇等。表演中演员禁带雨具,行进队伍还口中振振有词,并三步一拜,有的还持响叉高喊。《祈雨求水》的舞蹈曲调有[九连环]、[红绣袄]、[紫竹调]和[梅倚栏杆]等,伴奏乐器有:笙、箫、唢呐、胡琴、胡琴、锣、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