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原文
点击查看2021年8月,宁海县水利局印发了《宁海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宁海县水安全保障的现实基础与面临机遇、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是指导今后五年水安全保障的重要依据。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现实基础和面临挑战是什么?
答:宁海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受强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是浙江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水量 1645mm,年均地表径流 17.90 亿m3。全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高,溪短流急,洪水集中快、涨幅大,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形平缓,河网密布。
(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宁海县积极顺应发展大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建设“两美”宁海、实 现跨越发展的要求,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以建设最具成就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城市为方向,着力“双核联动”“两湾并进”,主攻“三 带共建”“三城联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山海和美城。现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基本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越发增强、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二)面临挑战和要求。国家水安全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保障作用、新时代发展对水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对宁海治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要求更加突出“行业强监管”。且水利工程体系短板问题仍客观存在:沿海海塘安全隐患显现、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待提升、区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有待完善、水生态空间萎缩问题客观存在、水生态环境改善形势依旧严峻、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水利发展要求为主线,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宁海县“城市双修”、“两美宁海”以及“现代化山海和美城”建设要求,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努力构建“更高标准的水安全保障,更高效率的水资源利用,更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更高效能的智慧水务”的现代水治理保障体系,实现“安全保障超前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环境最佳化、运行管理智慧化”的新时期水安全保障的总体格局,将宁海打造成安全保障、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滨海魅力水城”。
三、“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至2025年,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高标准的“防洪减灾生命线”、“水生态文明提升品质线”、“水资源保障供给线”、“水利管理智慧线”四条主心线,初步实现洪旱无虞、饮水安心、亲水宜居、管水高效,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通过实施沿海海塘提标改造,打造沿海生命线、风景线、幸福线,并补齐重点区域防洪排涝工程短板,着力构筑“安全可靠、成效显著、样板突出”的水灾害防御格局,综合提升我县水安全保障能力。通过生态提升系统治理,全面推动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切实改善提升全域水生态功能,全力打造“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新局面。加快谋划实施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性强的重点水资源配置、供给、保护工程,持续完善宁海县域“高效集约、量质齐保”的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供给保障体系,形成“多源互济、城乡同网同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切实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足额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完善水利监测感知网络体系,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夯实提升应用支撑体系,整合、补充、完善业务决策体系及智慧水利综合应用平台,加快构建宁海“安全实用、智能高效”智慧应用体系,全面提升业务决策支持能力。
四、具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建设高标可靠安全“防洪减灾生命线”。围绕“防洪、防潮、排涝”三大水安全问题,立足于工程体系全面完善,按照高标准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要求,通过标准海塘除险加固及提标工程、区域防洪排涝工程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形成“两带、六核、多点”的防洪排涝规划总体布局。
(二)建设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文明提升品质线”。规划构建健康和谐长效的“水生态文明提升品质线”,形成“一核、四片、两湾”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总体布局要求,规划宁海将打造成为两湾明珠、魅力水城。
(三)建设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文明提升品质线”。“十四五”期间构建均衡高效优质的“水资源保障供给线”,以水资源战略储备为核心,新建水源工程;同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障水资源供给安全、稳定;此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四)建设均衡高效优质“水资源保障供给线”。“十四五”期间构建智能高效的“水利管理智慧线”,加快完善水利监测感知网络体系,促进前沿科技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夯实提升应用支撑体系,整合、补充、完善业务决策体系及智慧水利综合应用平台,加快构建宁海县“安全实用、智能高效”智慧应用体系,全面提升业务决策支持能力。
(五)建设智能高效安全“水利管理智慧线”、建设围垦工程 。继续推进西店新城围垦工程,有效开发和集约利用沿海滩涂资源,促进城乡建设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动态平衡。
五、水利如何改革和管理?
(一)持续增强水利行业内水事行为监管力度。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有效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有效落实水利资金监管、进一步强化水利建设与管理市场监管
(二)全面加强涉水社会行为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科学划定水生态空间、加强水域监管、全面推行区域水影响评估制度、全面推进节水行动、持续加强节水监管进一步完善节水法规和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实施水资源承载能力分区管控制度。严控水污染排放。积极推行环境准入制度、持续推动入河污染物总量削减。
(三)科技兴水,加快实现智慧管水。进一步完善水利监测感知网络体系。进一步强化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基础服务能力。围绕水利六大业务,增强业务协同能力。深入应用水利智能调度模型,全面提升智慧决策水平。
(四)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规划布局建设中预留应对“黑天鹅”、“灰犀牛”类洪涝灾害的手段。持续加强水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雨情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全面识别和管控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领域风险,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五)推进水利工程“三化”改革 。全力推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做好确权颁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重点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数字化改造,打造运行管理新模式。
(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
严格执行公共财政对水利的保障政策,在健全公共财政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发挥水利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形成资金投入奖励机制,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积极推行 PPP 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健全水利投资监管机制。
(七)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养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水安全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强政治、担当作为兴水利”的宁海水利铁军。
六、具体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加强组织落实。“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管理要求更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逐级明确责任与分工,细化各项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精心组织,勇于创新,严格考核,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水利工程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稳定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把水利作为支持重点纳入财政预算中期规划,鼓励金融机构水利信贷投入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政府要积极协调好国土等相关部门,为保证水利建设用地创造条件。
(三)密切部门协作。要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共同推进水利改革和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切实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
(四)鼓励公众参与。健全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解读机关;宁海县水利局
解读人:叶张力
联系电话:0574-5995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