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先把菜单定好,明天早上采购我和姣蓉去,玲燕姐你去看看村里谁家的土豆品质好,先收个50斤来试试……”在深甽镇南溪村的南溪楠小院里,村民戴玲玲和其他几位村民大姐正在为明天要在这里举行的乡村嗨歌王做准备……
连续举办过八场比赛后,她们对如何做好餐饮后勤和服务接待工作显得越来越熟练。从一开始“单打独斗”式的各自烹饪,到现在“各取所长”式的合作烹饪,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式接待,到现在的“打成一片”式服务,她们用了三个月时间,不仅收获了游客村民的点赞和好评,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南溪嫂”,成为了南溪楠小院里名副其实的“女主人”。
义不容辞
扛起经营共富小院重任
今年4月,南溪村里闲置了近20年的老宅基地,经过整治提升,即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村民们翘首以盼。
“开园在即,单单依靠入驻小院的艺起富团队,人手力量可能还远远不够。”经过近两个月的修缮和准备,南溪楠小院计划在5月27日开园,人手紧张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个难题。短时间内,去哪里找一支既对南溪村熟悉,又肯吃苦耐劳的团队呢?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南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长水想到了村妇女主任廖忠芳。
“我们村里南溪楠小院马上就要开园了,人手不够,你们能不能先顶上,帮忙一段时间?”找到廖忠芳时,她正和其他几位南溪嫂在一块儿喝茶,张长水见人挺齐,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因为担心大家有顾虑不肯干,张长水还准备了一肚子的说服之词。没想到,大家竟爽快地应允了下来。
根据分工,南溪嫂主要承担小院的餐食烹饪和现场接待工作。弄清自己的职责分工后,南溪嫂们立马进入角色,开始了前期的筹备工作。虽然大家都会做些家常菜,但要用来招呼客人,一时心里都没底。
“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就先去其他地方看一看、尝一尝,找找感觉。”严姣蓉提议,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外出磨刀。从夜宵小摊到农家乐酒店,南溪嫂开始逐一打卡各类网红和口碑店,一边品尝别人家的美食,一边琢磨怎样打造南溪美食。
精益求精
用心接待每位小院游客
刚对餐食有了初步计划,很快又遇上了第二个难题,在打造小院过程中没有设计专门的厨房,临时搭建肯定赶不上开园。面对“主战场”缺失的难题,南溪嫂并没有慌,商量之后便决定先“各自为战”,从自家厨房做好菜品再端来小院,暂时解决开园的燃眉之急,然后再寻找合适的地方搭建后厨。
最终,后厨的位置定在了小院东面的一幢老房子里。为了能尽快投入使用,南溪嫂们利用闲暇时间,很快便把老房子收拾出来。张长水迅速将采购好的厨房设备安装妥当。
南溪嫂的新厨房正式上线。虽然条件有限,但南溪嫂的厨艺还是收获了众多好评。单是一个麦饼,就让不少人赞不绝口。大家都以为这位“麦饼主厨”郭玲燕是多年的手艺,没想到却是个“新手”。
“做麦饼的粉和我们平常做包子馒头的不一样,要想摊出来的麦饼皮酥脆又不干硬,就要找到和面时面粉和水恰当好处的配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是这麦饼的面团子,就花了郭玲燕不少时间,水少了饼皮发硬,水多了又没有麦饼的酥脆和嚼劲。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终于试出了大家都满意的配比。
不光是麦饼,就连看似寻常的绿豆汤,南溪嫂也花了不少心思。为了找到出沙率高又软糯的绿豆,她们前前后后找了七八个品种。“来我们南溪楠小院的客人,就是来我们家里的客人,我们希望能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詹节说,“热情好客是南溪村一贯的风格,也是每一个南溪嫂身上的共同品质,我们是替村里接待客人,当然不能马虎敷衍。”
齐心协力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一张麦饼,一杯绿豆汤,一盘凉菜,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却因为南溪嫂精益求精的态度,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虽然忙碌辛苦,但她们却没有一人抱怨或打退堂鼓。遇上乡村嗨歌会这样的活动,她们经常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张银菊,常年习惯早睡,其他人担心她撑不住,常常晚上九点就催她先回去休息,但张银菊却总是一边答应着,一边继续忙着自己手里的活,从未“早退”。
“很感动,真的很感动,没想到她们能做得这么认真、这么好!”南溪村联村干部童俊娜说,一直以来,南溪嫂在助力村庄美化和发展上总是不遗余力,她们能够毫不犹豫地扛起共同经营南溪楠小院的重任并不是偶然。早在2020年南溪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这些南溪的阿姐阿嫂们不仅以身作则认真做好自家垃圾分类工作,并且还在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主动承担起了垃圾分类的宣教和指导工作。她们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指导村民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在南溪嫂和其他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南溪村分别于2020年、2022年创成省高标准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和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典范村。
从原来的8位到如今20位左右,南溪嫂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因为村庄发展的需求,她们纷纷加入到经营小院的队伍中。她们说,小院是南溪村的会客厅,认真对待每一份餐食,热情接待每一位客人,是她们作为南溪村主人的应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