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司局在浙江宁海召开全国打击治理农村赌博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部署进一步深化打击治理农村赌博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在持续深入推进“清风”系列专项行动、保持对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严打严治高压态势基础上,积极会同党委宣传部、政法委和司法、农业农村、文旅、体育等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赌博问题,持续深化防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打击治理农村赌博呈现“两升两降”态势,即打掉农村赌博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全国农村赌博刑事案件、警情持续下降,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农村社会风气和治安环境持续净化。
会上,宁波市公安局作了交流发言。据介绍,宁波公安探索形成“党建统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一村一式、多元共治”的农村赌博治理新路径,2023年全市农村赌博警情同比下降12.5%,四季度至今同比再下降11.3%。
突出全市统筹,建强整体治赌架构
市级层面,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赌博治理写入市委“一号文件”,纳入市委基层基础建设标识性项目和“平安宁波”领导小组夯实平安底座项目。联合11个部门印发高质量推进农村赌博多元共治助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市域样板实施方案,明确5大目标、25项措施、69条任务,建立共治会商、协同联动、晾晒考评等机制,总结形成宁波“治赌十二条”农村赌博治理法。县级层面,细化具体方案,依托“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品牌,引导群众自主参与禁赌活动,实现反赌禁赌村民自治。将农村赌博治理纳入平安创建范畴,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多元治赌新格局。镇村层面,明确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将农村赌博治理纳入村级考核评分,与村干部年度评先评优、薪酬发放等挂钩。
突出严打严控,织密刚性禁赌防线
宁波市公安局建立滚动式、复合型打击治理赌博违法犯罪新模式,全力挤压赌博活动空间。一是抓细赌情监测。针对农村地下赌场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创新开发宁波市农村赌博治理平台,开发预警研判模型,实现对全市68个农村乡镇的实时监测。二是强化赌案攻坚。聚焦打团伙、端窝点、断链条,深入开展“清风”专项行动,有力整治纠集性聚赌、职业化赌场问题。今年以来,共破获农村赌博刑事案件327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32人、治安处罚3011人。
突出多元共治,构建全维反赌体系
宁波市公安机关全面联动部门、镇(街)力量,深化基层村社“三治”融合,最大限度从源头消除农村赌博陋习。一是深化文明德治。将农村赌博治理作为创建“文明乡村”“平安乡村”“善治村”的重要内容。将反赌作为“文明户”“文明家庭”的重要评判内容,充分发挥妇女“内当家”和学龄儿童“小手拉大手”作用,督促引导农村家庭远离赌博。二是深化乡村自治。指导各村委会完善村规民约,对涉赌人员依照村规采取批评、约束等惩戒措施,组织村(社)网格员等人员签订反赌承诺书。三是深化专群联治。坚持部门协作、专群结合、全民参与,推动政法部门牵头开展“无赌村社”工作,建立“红黄”挂牌通报考核机制,对涉赌警情较多的村(社)分别给予红黄牌亮灯,由政法部门牵头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严防重点村(社)成为治理洼地。
突出风尚引领,营造浓厚拒赌氛围
宁波市公安机关坚持“树新风”与“治歪风”双向发力,加强文体服务供给,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导群众从“不敢赌”向“不想赌”转变。一是示范引领。选树“弃赌创业”先进典型,邀请参加乡贤座谈会、专题茶话会,讲述赌博危害,分享戒赌故事,传授创业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二是产业帮扶。联动企业“送岗进村”,推动创设公司55个,争取乡村公益性岗位2600余个,引导涉赌人员走出赌局、勤劳致富。指导各镇(街)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共富项目64个,覆盖带动1.7万人,81.7%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有效遏制“农闲聚赌”现象。三是文体代替。通过举办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引导群众“不去赌场去赛场、不上赌台上舞台、不学赌术学艺术”,以精神富有带动生活健康,有效挤压群众赌博时间。近3年,共推动举办越野挑战赛、马拉松赛30场次,并推进镇(街)大力发展“村BA”“村超”和市民艺校、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