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新农人”播种“兴农梦”丨李京珊:廿年制茶路 一叶成“一业”
发布日期:2024-11-27 14:02:51 信息来源:宁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我们这款烘青绿茶从色香味的角度来看都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茶叶不仅讲究色香味,形也同样重要。”正在机器前检查烘焙温度的李京珊(李巧红)专注认真,说起这一次对烘青绿茶外形的升级,她显得格外兴奋。经过她的“魔法”,原本外形略显毛躁的茶叶片变得曲度整齐细密、色泽银绿隐翠。

李京珊经营太阳山茶场已经有21年了。从最早的30亩茶园到现在的200多亩,她一直在探索茶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从茶叶的各个维度寻求自己的特色和突破。因为她的用心,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山也变成了景色宜人的五彩茶园。

和有些茶园经营者不一样,李京珊喜欢亲力亲为。从茶树种植的肥料配比,茶树的日常维护,到茶叶的采摘加工,她都坚持自己做。为了精进制茶技术,李京珊跟过四个师傅,都是业内最顶尖的制茶人士。“这些老师傅都很严厉,其实就是为了教徒弟一个道理——做茶叶,要先学会做人。做茶要专注敬业,不受外界干扰。”熟悉李京珊的人都知道,她在制茶过程中就像是闭关,决不允许被打扰和影响,正是她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让太阳山出品的茶叶收获了一众好评,茶叶销售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潜心研究,李京珊的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得很快,但有些问题却总困扰着她。“你们的茶一斤有多少单芽?茶多酚含量有多高?一般5克茶叶可以冲泡几次?”面对各种探讨和请教,她常常因不懂理论而答不上来,茶叶加工技术也频遇瓶颈,想进阶却总觉得后继乏力。李京珊意识到,这条凭经验、靠感觉的传统制茶路,已经越来越窄了。

随后,李京珊走进了浙江大学校园,连续学习了茶艺、加工、审评等4期茶研培训班。涉及茶叶便凡事“较真”的她给浙大茶学系教授屠幼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实践课上到一半,其他学员都去吃午饭了,只有她留在教室继续盯着工序。屠幼英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去吃饭。李京珊一脸认真地回答:“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怎么能中断?”

2016年,太阳山茶场被浙江大学茶学系选为教学实践基地,理论与实践都拔尖的李京珊收到了校外指导老师的聘书。从此,她成为了学生眼中的“茶教授”。对制茶精益求精的追求,让李京珊成为了“科技导向型”新农人。2021年,李京珊和浙大茶学系副教授汤一合作“黄茶开发集成创新与品牌打造”项目。2019年,由太阳山茶场出品的“岳峰山”黄茶在第四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中获得金奖,填补了宁海黄茶的空白。多年来,太阳山茶场还陆续获得了华茗杯特别金奖、“浙茶杯”优质红茶金奖;“清隐甬红”连续三次金奖,2023年被授予“浙江名红茶”称号。

如今,李京珊茶园的茶叶品类涵盖了绿茶、红茶、黄茶等五色茶,茶叶采摘期从一季延长到10个月,产品也从茶叶扩展到了茶点、茶香美食、茶熏等各个领域。在艰辛的制茶路上,李京珊从不言退,更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