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设计赋能“鳗”游天下
发布日期:2024-12-12 11:00:31 信息来源:宁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早就听说‘新风鳗鲞味胜鸡’,原来制作流程是这样的!”

“对咯,这是我们浙东沿海地区传统风味名菜,也是最畅销的特产!”

冬日的半岛渔村,街头巷尾晾满了鱼鲞。12月10日,在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来自苏州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大学和东华大学的15位“毕设助农”青年,兴致勃勃地参观鳗鲞制作流程,就宁海湾鳗鲞产业的悠久历史、民俗风情和销售情况展开深入调研。

晒制鱼鲞是强蛟镇的特色产业,制作工艺已经传承了数代人,跨越上百年时光。近年来,随着当地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带动了“海的味道”热销,成为宁海湾渔乡的一道美食名片,年销售额达2500万元。

“太好了,年关就要到了,我们迫切需要一款新颖潮流的产品包装。”看到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来帮忙,经营着一家特产店的村民尤建江异常兴奋,连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听到特产老板热情而诚挚的邀请,一帮毕设青年忍不住嘴角上扬。对于双方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同心共进的双向奔赴。

“早在几个月前,我们就积极对接镇里,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预先排摸宁海湾鱼鲞产业的背景和特点,确保精准定位毕设选题。”2025全国联合毕设主理人王淼表示,毕设选题关乎大学生专业技能施展和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也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所在。

村民抛出选题,大学生设计师接招,这是全国联合毕设的一大亮点。据了解,全国联合毕设是高校与宁海共同推进青年力量走向城乡、扎根大地的创新之举,以“论文写在大地,设计做在乡村”为核心理念,不久前入选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目前强蛟鳗鲞系列包装,存在辨识度不够、本地特色欠缺的问题,希望这次毕设青年能打造出IP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鳗鲞产业注入新活力。”强蛟镇党委委员徐铭怿如是说。

如何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这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比以前的自产自销,如今休闲旅游成为强蛟鳗鲞销售的重要载体,游客伴手礼已为当地村民打开了新销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更希望突出强蛟鳗鲞的独有特点,让这些IP形象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的爆款。”徐铭怿表示,只有具有代表性和唯一性的设计才能让人眼前一亮,从心底里感觉值得拥有,从而让强蛟的农特产品走得更远。

“设计理念与灵感,来自于对当地历史文化、自然地形、风土人情等的充分了解。”王淼介绍,为期一周的毕设助农行程中,毕设青年将在对强蛟现有产业、文化资源及旅游路线进行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作为今年全国联合毕设助农第二站,接下来,毕设青年将围绕强蛟文旅形象、特产包装等开展创意碰撞与设计比拼,用设计赋能宁海湾“鳗”游天下,助推当地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