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你的头发又长了,快坐下我帮你修修……”12月9日上午,在宁海县桃源街道竹口中庭小区,一场为老志愿服务如约而至。王宝英招呼着邻居到理发摊位前坐下,围上围布,一剪一剃,一梳一修,技艺娴熟。“楼道不堆积杂物,与他人与自己都安全,还减少邻里纠纷。”“家暴一次都不行。”“婆媳能否和睦,儿子要发挥好作用。”手上动作不减,王宝英嘴里还不停和邻居唠着家常,因为自认非常擅长“一心二用”的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桃源街道的“矛调大姐”。趁着人多的场合,她现场开起了普法宣讲,将她最近在“矛调大姐提升课程”上学到的知识灌输给在场的居民。
“邻里之间很多矛盾都是鸡毛蒜皮开始的,咱们多和居民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王宝英今年70岁,是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原先从事理发行业的她,因为时常接触各色的人群,养成了爱交朋友、爱管闲事的习惯。退休后,“闲不住”的她成了竹口社区里的热心大姐。帮着邻里打扫房间、组织参加社区的各类活动。去年,在桃源街道“矛调大姐”招聘活动中,她踊跃报名,成为了一名“矛调大姐”,小区里更是多了她奔走的身影。不久前,她就是在与邻居的聊天中发现了苗头,顺利解决了一场邻里纠纷。
这是两家住对门的邻居,入冬前,蔡女士买了很多的蔬菜海鲜,还搬来几个酒坛子打算发挥特长,腌制下饭菜。因怕家里温度高,她就将腌制好下饭菜的酒坛子放到了楼道内,时间一长,腌制品的味道在楼道扩散开来,邻居柴先生就有了怨言:“味道大,酒坛子还挡着进出,着实难受!”得知柴先生上门沟通多次均无果后,王宝英与网格员在和物业进行沟通后,敲响了蔡女士家的门。经过一番沟通,大家与蔡女士一起将腌菜搬到了自家阳台,帮她整理了阳台还打扫了卫生,一场矛盾,在激化前就消弭于无形之间。
据了解,“矛调大姐”是由桃源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牵头,街道综合指挥室、纪工委、司法所、社区管理办公室、妇联等多科室共同参与,为应急处置社会矛盾化解“闭环”而推出的一项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像王宝英这样的“矛调大姐”,桃源街道共有18名,均由各村(社)联片联村干部推荐或个人自荐产生,部分成员主职为辖区各网格的女性网格员,在居民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之前接到一个竹海西城业主的求助,他们的2楼公共区域是电瓶车停放处,部分老年人用旧桌椅、旧木板搭建了临时聊天场所,不仅有噪音很大,场地还堆满了杂物,有安全隐患。低层的业主感觉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找到我们调解。”在了解情况后,王宝英与竹口社区工作人员、该区域的网格员一起勘查现场,她们发现,矛盾的点并非是老人聚在一起聊天的行为,而是作息的矛盾。
“老人有社交需求,聚在一起聊聊天大家都能理解,主要是老人习惯早起,差不多凌晨5点就聚在这里聊天。而且部分老年人听力不太好,讲话声音大,时间长,周边的居民就有了意见。”在了解到事情原委之后,王宝英与社工协同物业多次上门同老年人进行沟通。“噪音不扰民,邻里更和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呐,同住一个小区,大家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是喜欢天天看到高高兴兴、客客气气的邻居,这和谐的邻里关系才会让幸福感加满。”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聊天场所被打扫干净,老人们主动将“邻里茶话会”时间从早上5点改到7点半以后,并且尽量控制讲话的声音,避免影响其他居民。“居民生活不受打扰,老人聊天也更开心,有时他们楼上楼下碰到还常寒暄几句,原本的矛盾双方成了温馨的好邻居。”
王宝英说,在日常矛盾调解中,自己也会遇到调解双方“不配合”“态度差”的情况,但她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耐心细致听人讲,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没有什么委屈啊,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肯定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我作为中间人,公平公正处理,我多说几句他们就少吵几句,道理讲通了大家的气也就消了。”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她说,一张笑脸就能化解很多矛盾,调解人慢慢讲细细听,矛盾双方才能互相理解对方,不管是小误会还是小矛盾,面对她这个“多管闲事”大姐的真心实意,大家还是愿意讲“理”讲“情”,这也是处理难题的武器。“现在邻里有了矛盾,很少会大吵大闹,都愿意先找我们沟通。看到小区越来越和谐,大家的笑容越来越多,就觉得我们的工作特别值得!”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道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如今,许多居民都通过定期的社区活动加深彼此的了解,网络的便捷更是让交流无障碍。大家相互尊重,互帮互助,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是紧急情况下的援助,都能看到邻里间温暖的互动。
然而,生活中“清官难断家务事”,邻里间的纠纷也往往难以避免。虽然究其源头大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好,也会大伤和气。在与王宝英的聊天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她对于邻里关系的概括:“好邻居都是相互理解出来的!”在日常调解中,她从不以是非对错来评价双方的行为,而是先让两边平心静气,“在协调化解矛盾时,说的是‘理’,讲的是‘情’,只有站在双方的立场出发,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矛盾双方着想,才能化解矛盾……”在她看来,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不必事事争辩是非曲直,而是要学会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当每个人都愿意退一步,少一些争执,多一些包容,社区的和谐氛围便会自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