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推进合规指导建设。相关经验做法在宁波市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与宁波大学法学院共建“民商法治诊所”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协议,打造从个案到行业的合规延展模式。依托“民商法治诊所”,成立县合规指导中心,聚焦“光伏+储能”“文体+办公”“模具+新能源汽配”三大行业主赛道,编制完成《新型储能企业合规指引》和《压铸行业合规指引》。打造“浙里合规”线上合规学习服务平台,提供全时段咨询、在线教育,满足市场主体合规教育不脱产学习需求,创新推出《秒懂合规》系列短视频,满足市场经营主体合规教育不脱产学习需求,提供全时段、在线教育等服务,推动提升企业合规守法经营竞争力。与县检察院、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总工会联合开展“合法合规 护航发展”主题线上直播活动,为全县企业法人、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解答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参与人数达6.08万,平台点赞103.33万次。
二、大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搭建集创新引领型、综合服务型、园区定制型、行业领域型和村(社)服务型于一体的“1+18+N”“民商法治诊所”空间体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系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唯一。明确服务供给范畴,重点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合规指导、风险防控、法治宣传、纠纷化解等6大公共法律服务,满足市场经营主体多领域、多层次、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深化高效协同服务供给机制,绘制《“民商法治诊所”工作流程图》,出台《“民商法治诊所”工作细则》,打造诉求收集、风险预警、隐患排查、问题治理、反馈归档等“一链式”闭环法治服务体系。全县27家“民商法治诊所”全县27家“民商法治诊所”已为2947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梳理法律意见2286条,解决问题或困难1995个,法律服务咨询解答率达100%,法律服务满意率高达99.56%。
三、大力规范涉企行政行为。持续优化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集中全县行政执法部门专业力量,对指导清单进行动态梳理、调整与更新,将合规指导贯穿“审批许可、监管检查、行政处罚”全过程,目前已发布涵盖10个领域128项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实现重点执法领域合规事项全覆盖。持续深化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机制,提醒督促整改问题67个。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发《关于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的意见(试行)》。全县共梳理公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347条,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198条。今年以来,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累计办理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免罚案件115件,涉及免罚金额2408226.44元;累计办理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案件144件,涉及从轻减轻处罚金额16223260元。